- 目录
- 语音学研究的“体”与“用”——新时代语音学前沿问题国际研讨会侧记
- 汉语声调、重音与语调关系的语音学和神经认知机理简析
- 语篇韵律与互动言语行为
- 粤方言区英语学习者焦点重音产出与感知研究
- 河南武陟方言两字调实验研究
- 音节时间结构与拉萨藏语的声调起源
- 汉语节奏研究综述
- 语言学研究中的常见统计误区———《语言学统计方法:从R语言入门》评介
- Studies in Chinese Phonetics
- Prosodic Realization of Tonal Target and F0 Peak Alignment in Mandarin Neutral Tone
- Acquisition of Two Consecutive Neutral Tones in Mandarin-Speaking Preschoolers: Phonological Representation and Phonetic Realization
- Production and Perception of Intonation Features by Cantonese Efl Learners
- The Interaction Pattern of Focal Accent And Declarative Intonation in Mongolia
- Stress Gravity of Neutral Tone Words in Different Information Structures
- Effects of Aspiration on Tone Production and Perception in Standard Chinese
- The Realization and Perception of Narrow Focus in English Sentences by Cantonese EFL Learners
- Dialogue Scenario Classification Based on Social Factors
- Selection of OSA-Specific Pronunciations and Assessment of Disease Severity Assisted By Machine Learning
- A Study on Automatic Diagnosis of Muscle Tension Dysphonia Based on sEMG
- Morphological Structure Infuences Saccade Generation in Chinese Reading
- A Preliminary Ultrasonic Investigation of Tenseness in Northern Yi
- An Ultrasonic And Acoustic Investigation Of Tenseness In Northern Yi
- The Effects of Perceptual Training on Speech Production of Mandarin Sandhi Tones By Tonal and Non-Tonal Speakers
作者归档:admin
黄靖雯「HUANG Jingwen」
2021级博士后「Postdoc」
个人简介「Profile」
简历「Curriculum Vitae」
- 2021.9-至今:博士后 [Professor]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Institute of Linguistics,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 2017.9-2021.7 :博士 [PhD] - 北京语言大学,实验语音学 [Beij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University, Experimental Phonetics]
- 2014.9-2017.7:硕士 [MA] – 北京语言大学,实验语音学 [Beij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University, Experimental Phonetics]
- 2009.9-2013.7:本科 [MA] – 河北师范大学,社会语言学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Sociolinguistics]
研究项目「Research Projects」
- 上海方言语调研究 (2022M713456) [主持. 2022-至今][A Study of Shanghai Dialect Intonation」[PI, 2022-至今]
论文发表「Recent Publications」
- Huang, J.W., & Li, A. J. (2022). Stress Gravity of Neutral Tone Words in Different Information Structures. The 13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hinese Spoken Language Processing, Singapore,11-14th December.
- Huang, J.W., & Zhang, G. Y. (2019). A Study on Prosodic Distribution of Yes/No Questions with Focus in Mandarin.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and Chinese Computing, 565-580. DOI: 10.1007/978-3-030-32233-5_44.
- 黄靖雯(2019)焦点词在陈述句不同位置的韵律表现.汉语学习, 6: 103-112.
- 黄靖雯,石锋(2019)汉语轻声音节韵律表现的多样性.语言文字应用, 1: 76-85.
朱玉柱「ZHU Yuzhu」
2021级博士后「Post Doctor」
个人简介「Profile」
中共党员,文学博士,研究兴趣为方言学、实验语音学。
博士后项目「Post Doctor Project」
2021.01— 至今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语音室 项目博士后 |
研究题目“河南武陟方言声调和语调实验研究” |
工作经历「Working Experience」
2018.07—至今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 讲师 |
教育经历「Education Experiences」
2013.09 — 2018.07 | 清华大学 中文系汉语言文字学(方言学) 文学博士 |
2010.09 — 2013.07 | 中央民族大学 少语系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壮侗) 文学硕士 |
2006.09 — 2010.07 | 许昌学院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 文学学士 |
学术交流「Exchanging Experiences」
2016.01— 2017.01 | 澳大利亚 墨尔本大学亚洲学院 国家留基委博士生联培项目 |
论文发表「Publications」
- 《河南武陟及周边方言的入声韵》,《语言研究集刊》第二十九辑,上海辞书出版社2022年5月,6875字,独立;
- 《壮语北部方言r音类的地理视时分析》,《跨文化人文命脉探寻论文集》,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20年1月,5542字,独立;
- 《试析河南武陟(大虹桥乡)方言的名词变韵》,《韵律语法研究》第三辑2018第2期,12869字,独立,2018年12月;
- 《河南武陟(大虹桥乡)方言音系》,《中国语学研究.开篇》(日本)2017第35期,20104字,独立;
- 《河南武陟大虹桥方言的舒声促化现象》,《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增1,8573字,独立。
曹冲「CAO Chong」
邮箱「E-mail」caochong2013@126.com
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邮编:100732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语音与言语科学实验室
Laboratory of Phonetics and Speech Science
Institute of Linguistics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Jianguomennei Street 5, 100732, Beijing
简历「Curriculum Vitae」
- 2019.7-2022.11: 博士后 [Postdoc]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Institute of Linguistics,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 2015.9-2019.7: 博士 [PhD] -北京语言大学 [Beij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University]
- 2012.9-2015.7: 硕士 [MA] -北京语言大学 [Beij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University]
- 2008.9-2012.7: 本科 [BA] -湘潭大学 [Xiangtan University]
研究项目「Research Projects」
- 认知神经科学视角下的中国方言区英语学习者焦点重音习得研究[主持,2020-2022,结项] [The Study on the Acquisition of Nucleus Accent by English Learners in Chinese Dialects Reg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gnitive neuroscience] [PI, 2022, closed]
- 中国方言区英语学习者音高重音的产出与感知研究[主持,2020-2022,结项] [The Study on the Production and Perception of Nucleus Accent by English Learners in Chinese Dialects Regions] [PI, 2022, closed]
近期发表「Recent Publications」
- 曹冲、李爱军(2022)粤方言区英语学习者焦点重音产出与给感知研究,《中国语音学报》,第17辑。
- Chong Cao & Aijun Li (2022). The Realization and Perception of Narrow Focus in English Sentences by Cantonese EFL learners. Presented at the 14th Asia Pacific Signal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ssociation Annual Summit and Conference.
- Chong Cao & Aijun Li (2022). Effects of Aspiration on Tone Production and Perception in Standard Chinese. Presented at the 13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hinese Spoken Language Processing Conference.
第17辑 2022
目录
- 乐耀 乔雪玮 郑上鑫 韵律作为互动的资源:以话语延伸和会话重叠为例
- BU Xiaoke FENG Hui ANG Qiuxiang CHEN Jiangchao COMPARISON OF THE ACOUSTIC FEATURES OF PROSODIC BOUNDARIES IN CHINESE FORMAL AND INFORMAL SPEECH
- 曹冲 李爱军 粤方言区英语学习者焦点重音产出与感知研究
- 王炤宇 曹梦雪 普通话无标 [ma] 字句韵律研究
- 张欣阳 陈玉东 互动视角下陈述疑问句的韵律特征初探
- 曾玲 余俊毅 刘新中 基于系统声学实验的赣语遂川话声调研究
- 李梦锐 吴建设 邱寅晨 郎建国 声调信息在单词视觉识别中的作用
- XU Menghan WU Bo AN ACOUSTIC STUDY OF FRICATION LEVELS OF HIGH VOWELS IN CHINESE
- LI Mingxing VOWEL CONTEXT, PLACE DIFFERENCE, AND THE PERCEPTUAL DISTINCTIVENESS OF SIBILANTS
- 古力努尔·艾尔肯 艾斯卡尔·艾木都拉 维吾尔族大学生汉语普通话单元音习得研究:基于共振峰相似度的对比分析
- 张哲璇 吴君如 绵阳安州话“儿尾”和“儿化”词缀的声学分析
- 耿浦洋 卢启萌 郭弘 曾锦华 施少培 鼻音/m/的话者间频谱差异及其在声纹鉴定中的应用初探
- 胡伟 崔洋 吴梦瑄 母语、二语以及言语障碍人群言语加工中产出与感知的关系
- 王继超 胡以鲁:中国现代语音学理论之先声
- 曾婷 湘乡方言
- FANG Qiang A STUDY ON AUTOMATIC DIAGNOSIS OF MUSCLE TENSION DYSPHONIA BASED ON sEMG
- CHEN Shuwen AN ULTRASONIC AND ACOUSTIC INVESTIGATION OF TENSENESS IN NORTHERN YI
会议综述 | 中国社会科学论坛(2022年,语言学) —— 新时代语音学前沿问题国际研讨会
中国社会科学论坛(2022年,语言学)经过三天线上研讨,于10月22日闭幕。中外26位特邀专家和46位对话嘉宾,围绕新时代语音学前沿问题,为我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学术盛宴。
本次会议有三个重要特点:一是定位高端、面向国际。本场论坛邀请到26位主讲嘉宾作大会报告,其中海外学者占一半以上,而且来自多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带来了最前沿的研究成果。二是强调学术、注重交流。每场报告除了主讲嘉宾之外,还专门安排2名对话嘉宾,形成了真正有效的讨论交流。三是立足前沿、面向时代。本次研讨会除了有语音学本体研究之外,还有关于言语障碍、心理治疗、汉语语音教学、语音技术,以及关于自闭症儿童和阿尔茨海默症人群的相关研究成果。这些研究关注社会和时代的现实需求,彰显了语音学研究在语言智能、语言教育和语言健康等领域的学术引领作用。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更是见证人类发展历史的活化石,语音又是最自然的交流交际方式,这注定了语音学研究的交叉性和前沿性,也注定了语音学研究在新时代所担负的使命和责任。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回顾各场报告的内容和亮点。
多个报告从类型学角度出发,探索汉语对语音和音系理论的贡献,考察汉语方言、民族语言与其他语言的语音特征关系。比如,D. Robert LADD教授“韵律音系中的重音:对汉语的启示”,探讨了在节律音系学中如何看待声调语言和其他不同类型语言;Daniel HIRST教授使用自动节奏和旋律指标测量来进行跨语言的研究;Dafydd GIBBON教授提出调制理论方法,开展汉藏声调语言和其他语言的节奏对比。呼和研究员采用音段特征空间分布模式,提出一种度量语言远近关系的手段。李爱军研究员和李智强教授从跨方言角度探讨汉语边界调的音系和语音表现,分享了普通话儿童语言习得边界调与声调编解码的关系。
端木三教授从感知和产出两个方面研究了英语词重音模式;冯胜利教授认为汉语词重音既遵循普遍的抑扬/扬抑二律,又有自身独特的表现,同时还兼具语法别体的功能。莫碧琪教授从感知和产出两个方面,分析了苏州话声调和发声态的关系,给出了汉语从清浊对立到声调对立的共时表现研究范例。
言语产出方面,如何利用先进的设备开展发音机理的研究,改变我们以往一些固有的认知?Kiyoshi HONDA(本多清志)教授的研究给我们描绘了方向。在音段研究方面,刘新中教授对清响音的音系和语音特征进行了跨语言比较研究。李蕙心副教授以元音为例,讨论了声学、发音生理、感知和标音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从言语感知与产出关系来看语音与语言的演变、演化,是这次论坛的一个亮点。党建武教授展示人类言语产出与人类进化、继承和变异的关系;陈忠敏教授提出音变是渐变的观点,解释言语交际在几代人之间连续性的、无障碍的传承。孔江平教授指出人类语言在演化过程中和音乐密不可分,并从实验语音学和认知角度提出了中国语言乐律的依字行腔率算法。
结合汉语特色的应用研究也有不少。连续话语中音高变化传达语言和副语言等多种功能,说话人如何利用音高变化来传达多层次的交际功能,以及听话人如何解码复杂的音高信息,陈轶亚教授带来了她最新的研究成果。石基琳教授以语流中阳平语音表现为例,提出了基于语音实现模型的量化算法,对研究汉语语流音变提供了很好的启示。王悦教授的研究整合了机器学习、数学建模和语言学方法,考察语音清晰度、多模态特征与普通话声调线索的关系。
情感表达和感知是人机交互中非常重要的信息。陶建华教授和李永伟博士利用信号处理和参数合成,深入探讨了情感语音的调音与发声机制及其与听觉感知之间的关联。顾文涛教授研究了“说话人特质对语音的声学与感知特性的影响”,考察了话者特征与话者情感状态的交互作用。
面向言语病理诊断和康复,是语音技术一个应用热点。李丹教授分享了他们在病理治疗的言语互动中,如何构建大规模数据库,并用深度学习模型辅助提高治疗效率;刘芳副教授则采用心理学和语音学等方法,探索了利用音乐来帮助自闭症儿童提高语言交流能力的路径。
认知智能技术的一个关键问题是知识表征。袁家宏教授以音位识别和阿尔茨海默症识别的研究为例,证实了结合语音知识表征的巨大潜力,为应用与基础研究的融合发展提供了一个范例。曹剑芬研究员以历史上有名的“Genie Wiley”案件为例,带来了关于言语产生与感知机制研究的思考,并指出语音研究要与认知心理、生物学结合,为智能语音技术提供理论支撑。
从语音习得和国际中文教育的角度研究汉语语音教学问题,一直是语音学的重要研究方向。曹文教授带来了汉语语调教学从理论到实战的经验分享,(廖敏)研究员基于她自己多年的国际中文教学经验,提出了一套韵律标注系统。
会议虽然结束了,但这次论坛的成果一定会产生积极影响,各位学者的学术洞见,让我们思考如何在新时代进一步做好语音学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创新融合发展。
曹剑芬 [CAO Jianfen]
曹剑芬(1938—),女,中共党员,1938年出生于原江苏省常熟县(今属张家港市)。语言研究所研究员,专业方向和研究领域为语言学和现代语音学,先后从事方言调查、词典编撰和实验语音学基础理论研究及其在言语工程和语言教学等方面的应用研究。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研究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客座研究员、IBM中国研究中心语音部顾问等职。兼任中国语言学会语音学分会委员、中国声学学会语言听觉和音乐声学分会委员,中国中文信息学会语音信息处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林茂灿 [LIN Maocan]
林茂灿(1934—),1934年11月出生于福建福清市千年古镇海口。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和副主任,中国社科院语言所语音室主任。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待遇”。曾担任第八届、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应用语言学会副会长,美国声学学会会员;曾任中科院声学所声声信息国家重点实验室专家、南京大学声学研究所兼职教授,2010年起担任江苏科技大学兼职教授。
吴宗济 [WU Zongji]
吴宗济(1909.4.4-2010.7.30),字稚川,笔名齐鲁,籍贯浙江吴兴,生于山东济宁。农工民主党党员。中国现代语音学的奠基人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历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兼语音研究室主任、国际语音协会常设理事会理事、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兼职教授、中国语言学会理事及该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1935-1940年任中研院史语所助理研究员,1956-1977年,任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副研究员。从1979年起,吴宗济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兼语音研究室主任、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研究生院语音学导师。同年当选为国际语音科学会议常设理事会理事、《声学学报》编委。1980年起兼任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教授。 1981年起,历任中国语言学会理事及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声学学会语言与生理声学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中国语言学报》第5、6期主编。1995年被聘为北京语言学会顾问。1999年当选为国际语音科学会议常设理事会荣誉理事。2000年当选为国家863智能计算机成果转化基地中央研究院顾问。
但使文章能寿世,不求闻达以骄人——《我的百年人生——吴宗济口述史》新书出版座谈会隆重举行
近日,记录吴宗济先生生平的《我的百年人生——吴宗济口述史》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该书由鲁国尧策划、吴宗济(生前)口述、崔枢华整理撰写,忠实记录了吴宗济先生极具传奇色彩的百年人生。
为纪念该书出版暨吴宗济先生逝世12周年,2022年7月29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和商务印书馆在京联合主办了《我的百年人生——吴宗济口述史》新书出版座谈会。座谈会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商务印书馆、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的领导和吴宗济先生的亲友故交、新书作者、责编等三十余人参加了会议。
《中国语音学报》青年学者论坛圆满落幕
厚培青年人才“沃土”,建设语音学术阵地
——《中国语音学报》青年学者论坛圆满落幕
2022年6月10日至11日,《中国语音学报》青年学者论坛在线举行。本次青年学者论坛由语言研究所语音研究室及《中国语音学报》编辑部主办,旨在加强与学报青年作者队伍的沟通交流,进一步提升语音学领域的创新活力,推动语音学研究“生力军”的成长与发展。
广大青年学者对本次论坛响应热烈并踊跃投稿,最终共有28篇研究成果获邀在本次论坛进行口头报告。这些报告的作者(共52位)分别来自国内外二十多个科研单位。报告人全部为青年学者,包括在读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和青年教师,并且均为相关研究工作的主要贡献者(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体现了本次青年学者论坛“培育新生力量”的会议主题。获邀报告内容以实证研究的最新成果为主,覆盖语音产出的声学与生理、感知的认知与神经机制、二语习得与教育、特殊人群语音特点等方方面面,展现了语音学研究领域当代青年学者的特点:跨领域的学术训练背景、开阔的学术研究视野、“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热情和冲劲。
为了提升线上会议的学术质量和学术氛围,本次论坛专门推出了点评互动环节,为每一个报告安排一名相关领域的“前辈”学者作为点评人。点评人在论坛开幕前与报告人进行沟通交流,细致审读稿件,预先做好“功课”,并在会场与报告人进行5-8分钟的交流互动,对研究和报告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共有22位编委老师参与了点评活动,分别是:曹文(北京语言大学)、陈桦(南京大学)、陈莹(南京理工大学)、陈轶亚(荷兰莱顿大学)、陈忠敏(复旦大学)、丁红卫(上海交通大学)、方强(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顾文涛(南京师范大学)、胡方(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孔江平(北京大学)、李爱军(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李永宏(西北民族大学)、凌锋(上海大学)、刘新中(暨南大学)、刘岩(中央民族大学)、马秋武(北京语言大学)、冉启斌(南开大学)、王茂林(暨南大学)、吴西愉(北京大学)、熊子瑜(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张劲松(北京语言大学)、张清芳(中国人民大学)。
另外,本次论坛还邀请了四个国内著名语音实验室的负责人发表主旨演讲,介绍实验室工作和研究方向。北京大学语言学实验室不久前获批为教育部首批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试点),吴西愉副教授和孔江平教授对实验室的发展历史和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作了重点介绍。张劲松教授细致介绍了北京语言大学智能语音习得技术实验室在面向国际中文教育和发展语音教学技术等方面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言语-语言听力研究中心丁红卫教授一再强调“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并介绍了该中心在利用语音手段进行精神障碍诊疗等方面所做的工作和成果。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熊子瑜研究员细致介绍了语音研究室的深厚历史积累和学术传承,以及现阶段正在开展的各项研究工作。这些主旨报告从实验室建设和学术布局的宏观角度,向参会的青年学者们展现比论文更广阔的学术纵深,传递当代语音学人的使命。
在《中国语音学报》主编李爱军研究员、中国语言学会语音学分会主任孔江平教授的寄语中,本次青年学者论坛圆满落幕。与会人员在会后对本次论坛的组织安排和内容形式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报告人和点评人的精彩发言表示感谢。
(撰稿人:罗颖艺)
简介 | 汉语口语语篇库 Discourse-CASS
Discourse-CASS是目前规模最大的具有深度标注的口语语篇库。为什么称为深度标注?首先是标注的层级多,多达18层;另外是标注的内容“深”,包括了口语语篇的多层级表示和标注体系的大部分层级信息(见李爱军,《汉语口语语篇库: 建构与标注》,社科出版社):音段和韵律标注、言语行为标注、修辞关系和依存关系标注、应答关系标注、情感态度标注等。
Discourse-CASS分为几个子库,先后得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中欧政府间合作项目(2017YFE0111900)、973项目以及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2013CB329301)、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2001AA114012)、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01AYY002)支持。
标注内容包含18层信息,如图所示,第1层为发音人信息描述层(发音人年龄、口音、与对话人之前的关系等);第2层为句子编号(以话轮为基础进行标记,方便提取句子进行自动语音切分处理);第3层为话轮;第4层为汉字;第5层为句子;第6层为单字;第7层为拼音;第8层为声韵母;第9层为韵律边界;第10层为韵律重音;第11层为副语言现象;第12层为音质;第13层为语用基础标注集;第14层为言外意;第15层为主题;第16层为邻接对;第17层为口语现象;第18层为情感。
具有深度标注的网聊自然口语对话标注示例
第16辑 2021
目录
- Li Yinghao ZHang Jinghua AN ULTRASOUND AND EPG INVESTIGATION OF CORONAL FRICATIVES IN YANBIAN KOREAN
- 许可 黄玮 冉启斌 梁煜珠 汉语方言中的基频微扰与振幅微扰
- 梁昌维 普通话单双音节声母唇形协同发音研究
- 黄慧怡 董理 昆剧净和老生行当情感念白发声研究
- 董理 谈笑 昆剧小生行当情感念白声学研究
- 王璐 马睿启 山东快书语音声学分析
- 冯雅心 汪高武 脱口秀演员、非演员和AI对喜剧脚本语音呈现的差异
- 李晓媛 刘文 相声贯口声学实验研究
- 刘增慧 梁淑芬 白语儿童焦点韵律的习得和发展
- 殷治纲 汉语词汇层面的轻重音研究
- 郑雅鲯 雷丁一 徐若敖 汪高武 山东方言对英语元音学习的影响及可视化教学设计
- 张驰 胡宁萱 张劲松 日本、韩国、哈萨克、越南普通话学习者的轻声产出
- 陈雪嫚 曹文 越南留学生汉语四字组韵律偏误研究
- 王颖阳 彭文杰 张劲松 视听及听觉训练下的日本学生汉语焦点重音习得声学分析
- 陈禹风 鼻音测量计应用指南
- 叶俊廷 陈滢 《元音研究》述评
第15辑 2021
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一共收录16篇学术论文。
孔江平 吴西愉
人类语音起源和演化研究综述
陈忠敏
语音感知的特点及其解剖生理机制
熊子瑜
基于汉语方言字音系统实验研究工具的合肥话与北京话声母系统对比分析
LI Qian
AGE-RELATED VARIATION OF PLOSIVE VOICE ONSET TIME IN STANDARD CHINESE
于 珏 金倩雯 林裕鑫
言语香蕉图国内外研究回顾、评述及前瞻
李宏娜 曹梦雪
由感知维度看西胪方言阴去调与阳去调的演变
董文琪 刘 文
山东桓台方言入声调今读变异的声学与感知研究
王延慧 傅 林
基于听辨实验的武安话阴平与阳平合流研究
李叙辰 刘 彬
音段与声调:听觉记忆的发音延长效应探究
余俊毅 曾 玲 刘新中
末点音高对广州话低调域调类感知边界的影响
黄蔚雯 任姝童 顾文涛
汉语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对塞音送气和声调的范畴感知
ZHOU Weijing, ZHAN Lamei, NOLAN Francis, GONG Jian, XUE Xiaojiao, WANG Zhiyan
EFFECTS OF SYLLABLE STRUCTURES ON THE PERCEPTION OF L2 ENGLISH LEXICAL STRESS AMONG TEENAGE MANDARIN LISTENERS
LI Ya
SYLLABLE-BASED ACOUSTIC SIMULATION PROCESS IN SECOND LANGUAGE PRODUCTION
敖 敏
基于 PENTA 模型的蒙古语陈述句语调合成实验
FANG Qiang
INCORPERATING ARTICULATORY VELOCITY INFORMATION IN ACOUSTIC-TO-ARTICULATORY INVERSION
中国社会科学论坛(2022,语言学)——新时代语音学前沿问题国际研讨会
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语音学在中国已经发展了近一个世纪。在吴宗济、林焘、鲍怀翘、林茂灿等老一辈学者的带领下,国内语音学在语音声学、发音生理等诸多研究方面都取得了可喜成绩。随着智能语音技术的发展和大规模语音语料库建设门槛的降低,知识、数据和技术三者之间水乳交融、彼此促进,语音学研究在人工智能、语音教学、语言健康等领域的应用价值也日益凸显,语音学研究的方向必将随之发生深刻变化。未来语音学界应重点关注哪些研究领域,进而形成新的学术增长点,值得探究和讨论。
作为2022年度“中国社会科学论坛”的一场重要国际学术活动,本次研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北京语言大学、中国语言学会语音学分会联合主办,由语言研究所语音研究室和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科学院联合承办,拟于2022年10月中下旬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北京举行。本次研讨会将围绕“新时代语音学前沿问题”这一主题,邀请国内外知名语音学家做大会报告,分享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将组织多个学术专题,集中呈现国内外语音研究的最新发展动态。
本次会议主要以线上视频会议方式参加,所有报告人需在9月底之前提交演讲录像,时长不超过30分钟,会议工作语言为汉语和英语,录制的演讲内容应为可公开的学术研究成果。会议期间还将组织一定场次的交流讨论。更多详细信息将通过“今日语言学”微信公众号和中国语言学分会语音学会网站推送,敬请关注。
会议荣誉主席
林茂灿 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曹剑芬 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会议主席
李爱军 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曹 文 研究员(北京语言大学)
熊子瑜 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会议组织委员会
曹 文 研究员(北京语言大学)
胡 方 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孔江平 教授(北京大学)
李爱军 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马秋武 教授(北京语言大学)
熊子瑜 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张劲松 研究员(北京语言大学)
会议联系人
李 倩 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E-Mail:li_qian@cass.org.cn
Tel:86-10-85195394
重要时间节点
论文详细摘要(中文摘要需另附英文翻译)提交截止时间:2022年6月30日
邀请函发出时间:2022年8月31日
发言人学术信息提交截止时间:2022年9月30日
会议时间:2022年10月20-22日
Chinese Forum of Social Sciences (2022, Linguistics)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Frontier Issues of Phonetics in the New Era
Since the 1920s, the field of phonetics has developed in China for nearly a century. Based on works of the pioneers in this field such as WU Zongji, LIN Tao, BAO Huaiqiao, and LIN Maocan, Chinese phoneticians have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in many aspects such as acoustic phonetics, articulatory phonetics and so 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peech technology and the lowering of the threshold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large-scale speech corpora, knowledge, data and technology have been integrated and mutually promoted. Given the increasing importance of phonetic research in fields such a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language teaching and language healthy, the direction of phonetic research will inevitably undergo profound changes. Future research areas that the phonetic community should endeavor therefore are worth exploring and discussing.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hinese Forum of Social Sciences 2022”, this symposium is jointly sponsored by the Institute of Linguistics at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Beij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University, and the Phonetics Association of China, and organized by the Phonetics Lab from the Institute of Linguistics and the Academy of Linguistics, Beij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University. The symposium will be held in Beijing in mid-late October 2022 in a hybrid mode. It will focus on the theme of “Frontier Issues in Phonetics in the New Era”. Well-known phoneticians in China and from abroad will be invited to give a keynote talk and share their latest research in various topics. Discussion sessions will also be arranged after the talks.
All speakers must submit a video of their speech by the end of September, and the length of the speech should not exceed 30 minutes. The working languages of the symposium are Chinese and English. The contents of the recorded speech should be results that can be made public.
Further details will be announced through the official account of “Linguistics Today” in WeChat and the official website of Chinese Phonetics Association under Chinese Language Society.
Honorary Chair
Prof. LIN Maocan (Institute of Linguistics,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Prof. CAO Jianfen (Institute of Linguistics,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Conference Chair
Prof. LI Aijun (Institute of Linguistics,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Prof. CAO Wen (Beij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University)
Prof. XIONG Ziyu (Institute of Linguistics,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Organizing Committee
Prof. CAO Wen (Beij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University)
Prof. HU Fang (Institute of Linguistics,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Prof. KONG Jiangping (Peking University)
Prof. LI Aijun (Institute of Linguistics,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Prof. MA Qiuwu (Beij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University)
Prof. XIONG Ziyu (Institute of Linguistics,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Prof. ZHANG Jinsong (Beij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University)
Contact
Dr. LI Qian (Institute of Linguistics,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E-mail: li_qian@cass.org.cn
Tel: 86-10-85195394
Important Dates
Deadline for detailed abstract submission (Chinese abstracts should be submitted with an English translation): 30 June 2022
Invitation letter issued: 31 August 2022
Deadline for speaker information submission: 30 September 2022
Conference: October 20-22, 2022
2021年语音研究报告
- 目录
- Acoustic Salience in the Evaluations of Intelligibility and Foreign Accentedness of Nonnative Vowel Production
- Using Multimodal Methods in L2 Intonation Teaching for Chinese EFL Learners
- Into-Cass: A Corpus for the Study of Intonation and Prosody in Chinese Dialects and Ethnic Languages
- Complex Patterns of Tonal Realization in Taifeng Chinese
- Prosody and Dialogue Act: A Perceptual Study on Chinese Interrogatives
- Semantic and Acoustic-Prosodic Entrainment of Dialogues in Service Scenarios
- Interpreting Accomplishments by Script Knowledge: A Comparison Study between Chinese and French
- Accomplishment Identification under the Event-Script Homomorphism Model: A Cross-Linguistic Study
- Age-Related Variation of Plosive Voice Onset Time in Standard Chinese
- Incorperating Articulatory Velocity Information In Acoustic-To-Articulatory Inversion
- Explo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unctional Dysphonia by Multimodal Methods
- Handling Prosody and Tone Languages
- “玻璃杯半满抑或半空?汉语重音的另类观”引发的思考
- 神经语言学视角下语言学热点问题研究——以《科学》杂志《语言与大脑》专刊为例
- 跨语言中的因果语序加工:从行为到神经证据
- 方言语音研究的实验语音学方法
- 汉语词汇层面的轻重音研究
- 推进语音学研究
第14辑 2020
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一共收录15篇学术论文。
GIBBON Dafydd
RHYTHM FORMANTS OF STORY READING IN STANDARD MANDARIN
WU Xiyu, KONG Jiangping
LIFESPAN CHANGE OF VOICE IN MANDARIN CHINESE SPEAKERS
刘新中 曾玲
汉语方言声调古今对照与共时分布的研究方法——基于字音系统实验研究工具
于珏 林裕鑫 金倩雯
人工耳蜗植入儿童普通话卷舌元音的习得研究
YANG Jing, XU Li
DURATION AND AMPLITUDE OF TONE PRODUCTION IN CHILDREN WITHCOCHLEAR IMPLANTS
涂顺顺 沈新佳 张蓓华 陈伟民 倪佳伶 赵艳嫔 吴志远
唐氏综合征合并听力障碍儿童听觉言语康复的个案研究
管晶晶 刘畅
共振峰增强对噪音下汉语普通话语音感知的影响
王非凡
口罩对语音产出及感知的影响
冯杰 伍新春
汉语人工耳蜗使用者声调感知和产生研究综述
倪佳伶 陈伟民 张蓓华 沈新佳 涂顺顺 赵艳嫔 吴志远
听力障碍儿童言语语言治疗的研究现状
LIAO Sishi, DING hongwei
PERCEPTION OF VELARIZED /l/ AND VOWEL /ɔ/ CONTRAST BY CHINESE LEARNERS OF ENGLISH
徐亮 王宇
汉语官话方言区英语学习者元音的声学特征和语音偏误
张凌
普通话和“台湾国语”在语流中的节奏特征——以《还珠格格》为例
王大佐
普通话阴平—上声听感边界的再测试
王玮 张劲松
博士学位论文《大规模汉语中介语语音库设计和标注研究》简介
第13辑 2020
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一共收录14篇学术论文。
杨洁 孔江平
汉语陈述句和疑问句感知范畴研究
张高媛 王韫佳 黄靖雯
声学线索掩蔽下普通话情感语音的听辨研究
王蓓 邱新仪 张夏夏 刘广盈
二语焦点语调产出——跟读和同声模仿比较
殷治纲
再论韵律边界的声学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刘帅 王曼
口语单词产出的音韵编码过程研究
蒋红柳
成都方言单字四声调音高特征研究
吴西愉 孔江平 方强 魏建国
元音和声调的相互作用——以侗语为例
曹梦雪
昌黎城关方言语音探微
曹洪林 张晓琳
中国声纹鉴定证据庭审应用现状的实证研究
LI Mingxing
IMPLICATIONAL RELATION AND PERCEPTUAL DISTINCTION: A CASE STUDY ON PLACE CONTRASTS OF FRICATIVES VS. AFFRICATES
GUO Taiyang,ZHAO Bin,ZHANG Gaoyan,DANG Jianwu,UNOKI Masashi
FREQUENCY-DIFFERENTIATED BRAIN NETWORK DYNAMICS IN REAL WORDS AND PSEUDOWORDS PERCEPTION
LUO Yingyi,SONG Binbin
PROSODIC REALIZATION OF FRENCH COMPLEXES WITH CAUSAL CONJUNCTIONS
CHEN Shuwen
PRODUCTl0N AND PERCEPTION OF ENGLISH RHOTIC SOUNDS BY MANDARIN-ENGLISH BILINGUALS
杨玉芳
语言表达的心理机制——《语言产生:心理语言学的视角》书评
软件工具
1. xRecorder:语音语料库录制工具
作者:熊子瑜
工具ID:Tools.XZY20211116.001
更新时间:2021年11月16日
简介:语音语料库录制工具 xRecorder 程序由熊子瑜设计开发,属于 xSpeechTools 工具的一个子程序,主要面向语音语料库建设中的录音任务,支持 wav 格式的音频文件录制、播放与声学参数分析显示。主要功能包括:(1)程序支持用户自由定制发音文本内容及其声音文件名(可使用多层级相对路径),基本能够满足有发音底稿的语音库录制需求,特别适用于字、词、句材料的大规模录音任务。(2)程序可按照固定或随机的顺序逐条显示发音文本,并按照用户设定的路径和文件名自动保存录制好的声音文件(*.wav)及其相应的发音文本内容(*.txt)。(3)程序支持用户逐条设置各类发音提示,如提示文本、提示声音(*.wav)或提示图片(*.jpg)等。(4)程序可检测全局最大振幅和首尾段的最大振幅,全局最大振幅如果大于或小于设定的阈值则会自动报错并强制重新录音,首尾段的最大振幅如果大于设定的阈值则会自动报错并强制重新录音,可有效避免振幅过大或过弱,还可避免非正常截断等类型的错误数据。(5)程序可实时显示波形图和宽带语图,有利于用户掌控发音进程,还可以缩放显示波形图和语图,并可以分析选定段的音高数据。(6)程序支持用户对发音文本内容的编辑修改和自动保存。(7)程序支持用户截取保存声音片段,或剪切掉噪声段数据,对声音进行整理。(8)每次重启程序,会自动定位至第一个未录制的条目,以避免出现条目遗漏。
2. xSegmenter:音段自动切分与标注工具
作者:熊子瑜
工具ID:Tools.XZY20211116.002
更新时间:2017年1月10日
简介:xSegmenter采用Perl脚本语言编写,主要面向较大规模的具有文字底稿的语音语料库建设,旨在解决音段标注的效率和一致性问题。该程序通过调用HTK工具,基于用户所提供的语料及相关资源训练生成HMM声学模型,然后进行音段强制对齐,最后针对每个声音文件转写生成相应的语音标注文件(*.TextGrid),包括文本层、词语层、音节层和音素层等标注内容。由于该工具自身不提供任何声学模型和词典,而是基于用户所提供的声音文件,带有分词信息的发音文本文件和发音词典文件等数据资源自动训练生成相应的语音声学模型,然后再利用所生成的语音声学模型去完成音段的自动切分和标注任务,因此这一工具可适用于任意语言和方言的语音库建设。
自动切分与标注结果示例
3. xPerception:语音感知实验工具
作者:熊子瑜
工具ID:Tools.XZY20211116.003
更新时间:2021年11月16日
简介:该工具能够记录被试操作的按键名称,还可以记录用户对各个声音文件的操作反应时间,能够基本满足语音感知实验的数据采集要求,既可用于语音感知实验,也可用于语音训练。程序可支持文字和图片两种格式的提示内容,除了可记录用户的按键操作外,也可记录用户在电脑屏幕上的点击操作。程序启动之后,会首先显示引导页内容信息,然后等被试按“空格键”后开始语音感知实验过程。此程序会以随机或者顺序的模式播放指定文件夹(可包含测试声音文件夹和训练声音文件夹)或数据表中给出的全部声音文件,并记录用户的按键名称和反应时,即被试的按键时间与声音播放起始时间点、或声音播放结束时间点、或提示信息显示出来的时间点之间的时间差,单位为毫秒。结果数据会保存在测试用的声音文件夹之中,或者与数据表文件保存在同一个文件夹之中。另外,此程序会自动检测上次听辨过程是否完全结束,并提示用户是否继续执行未完成的听辨过程,因此用户可以随时关闭或重启听辨程序。此程序还允许用户执行多次听辨过程(听完所有声音文件为一次完整听辨过程),其结果文件会分别采用1、2、3、4等序号加以区别,每次退出程序时会自动保存数据。
xPerception 程序运行界面示例(点击操作)
xPerception 程序运行界面示例(按键操作)
《汉语口语语篇库:建构与标注》
当前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迅速发展和广为应用的时代,数字资源已成为科学研究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重要要素,而语音数据库建设是语音研究以及语音识别、语音合成、口语对话系统、语音翻译、语音评测等诸多应用系统的重要基础。其中,语音数据的标注,则是语音数据库建设的核心。面向特定应用的语音数据的深度标注,往往体现了语音学和语言学的研究成果,是其与言语工程的最好结合点。
该书面向新一代语言认知智能技术,在语音学和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对实际言语交际产生的口语语篇进行结构和功能的描述和表示,整合语音和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标注规范,建立汉语口语语篇的多层级标注规范,通过对海量中文口语语篇的深度标注,为语音研究和应用提供重要的理论和数据支撑。
该书系统介绍了2000年以来,作者及其团队在语音库建设、标注标准方面的工作,包括相关术语、语言学与语音学的理论基础等。在语音库制作规范和面向口语语篇的多层级结构表示体系和标注规范方面,重点介绍了口语语篇的语音基础标注(音段标注规范SAMPA-C和韵律标注规范C-TOBI)、汉语口语语篇的依存关系标注、汉语口语语篇的修辞结构标注、面向口语对话交际意图理解的言语行为和情感语音标注等。其次,分别介绍两个典型语音库:汉语十大方言区地方普通话语音库RASC863和汉语口语语篇库Discourse-CASS。其中,口语语篇库Discourse-CASS有1100多段自然口语对话,具有18层标注信息,内容来自四个领域:真实电话服务应用领域的客服对话(如餐厅订餐服务、出租车预定服务、机场咨询服务等)、面对面朋友之间的聊天、朋友之间的网络语聊以及话剧口语对话。最后,基于Discourse-CASS标注信息,给出了四种实际应用场景下各种语音学、语言学统计分布信息,如声、韵、调以及各级韵律单元的出现频度、长度和时长信息,口语对话中言语行为分类,非规范口语现象,情感分类信息等。
该书适用于语音学、自然口语信息处理、语言教学等方向的研究人员或者数据公司的专业标注人员作为参考。书中基础标注样例和统计信息以电子资源形式在网上与读者共享。
目录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语言与言语
第二节 复杂场景中口语语篇的特点
第三节 语音与语言资源建设
第二章 术语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引用规范和基本术语
第二节 语篇分析相关理论简述
第三节 汉语口语语篇研究
第三章 语音库规范
第一节 语音库的元数据
第二节 语音库制作
第三节 法律与伦理问题
第四章 语音库的语音基础标注规范
第一节 音字转写规范
第二节 汉语音段标注规范SAMPA-C
第三节 语音韵律标注
第五章 面向自然口语语篇的依存语法标注
第一节 依存语法简介
第二节 汉语依存语法相关研究
第三节 基于自然口语的依存语法标注
第六章 面向自然口语语篇的修辞结构标注
第一节 修辞结构理论简介
第二节 修辞关系集
第三节 基于自然口语的修辞结构标注
第七章 基于互动意图的对话言语行为和情感标注
第一节 发音人信息标注
第二节 话轮切分和话轮转换的功能标注
第三节 话语标记的功能分类与标注
第四节 功能语段切分
第五节 对话行为标注第六节 情感语音标注
第八章 语音识别语料库RASC863
第一节 背景
第二节 语音库制作过程和一般规范
第三节 方言口音普通话语音库RASC863制作介绍
第四节 连续汉语语音识别语音库RASC863的朗读语料设计
第五节 RASC863语音标注规范第六节 即兴口语语言学单元统计
第九章 具有深度言语信息标注的口语语篇库Discourse-CASS
第一节 口语语篇库Discourse-CASS的基本信息
第二节 基于Discourse-CASS多层级标注信息统计

- ISBN:9787520375696
-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作者:李爱军
- 出版日期:2021-03-01
- 中图分类:H193.2
- 页数:348

李爱军,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言语韵律、L1&L2语音习得、语音语料库标准与建设。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