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声学语音学的普通话语音合成技术》

杨顺安(1941-1992年)先生,白族,云南省云龙县人。1962年云南大学物理系毕业,分配到中国第四机械工业部第三研究所工作。1978年考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攻读实验语言学专业,师从著名语言学家吴宗济教授,毕业后留在语言研究所语音研究室从事语音合成的研究工作。教授,首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工作者、著名实验语言学家。他曾先后担任中科院语言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声学会语言声学分会委员、中国中文信息学会信息处理专业委员会委员、《电声技术》杂志编委等职。

这位学者不但精通物理学中的声学,而且对语言学也有很深的造诣。他的研究方向和主要成果简单、通俗地说,就是用声学的理论和科学方法研究语音,进行人工语言的合成实验工作,从而为语言的机器翻译、线路传输、语音的识别和输入等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方法,使语言与高科技结合,在信息化的高速公路上飞奔向前。特别要指出的是,杨顺安曾对汉语语音的浊声源、单元音、复合元音、音节和声调等进行了一系列的深入探讨、研究和技术处理,在国内外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了不少很有独到和创建的论文,引起了声学界和语言学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例如1986年,他在《中国语文》上发表了《浊声源动态特性对合成音质的影响》,提出改变“声门波”波形对合成语音的音质自然度有影响,并参照语言学家对声调的论述,提出了一种普通话字调模型,运用该模型合成出普通话语音的音质较自然、和谐。由于该论文阐述了对合成语音的重要作用,促进和发展了这一学科的研究,曾获1990年度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语言学家优秀论文一等奖。同年,他主持研制出一种普通话语音合成软件系统,合成出普通话全部单音节,其音质也较清晰自然,技术水平居国内外先进行列,并荣获1987年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成果一等奖。1987年,他还参加国家“七五”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科研项目《普通话语言分析和合成的基础研究》课题,先后完成了普通话双音节词、带轻声音节和带儿化音节的词语、多音节词语和短句的合成等研究课题,他们合成出的词语音质、清晰度和连贯性都达到较高的水平,为汉语的机器翻译和普通话语音识别作出了重大贡献,国家科委曾授予他“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光荣称号,并应邀到国内外很多地方讲学。十多年来,我国的机器翻译、语音识别研究又有了很大发展和长足的进步,这同杨顺安的先驱研究是分不开的。

作者:杨顺安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4年3月
页数:146 页
ISBN:9787800505140